风声|县城里开宝马,大城市挤公交,打工人该回去了?

作者|刘远举

财经专栏作家,多家智库研究员

又到一年返城时,县城今年从老家返城的宝马[主K]天国之上年轻人,有了不一样的大城打工感受。近日,市挤有人在社交媒体上讲述过年回老家见闻的公交视频,引发热议。人该

这位年轻人,回去来自江西一个人口不足40万的风声小县城,毕业后过上了北漂的县城日子。这次回家发现,宝马小县城生活的大城打工同学们,日子过得无比滋润。市挤当年的公交老同学有人开上了宝马,有人住进了大别墅。人该

县里也似乎越来越富,越来越像大城市了:“县城一两百块买不到好衣服,羽绒服都上千”“街道是赛博朋克风”“出现了手绘街景墙”“老同学喜茶瑞幸奈雪的茶都喝腻了”“开车去省会城市代购波士顿龙虾”。而且,这些老同学,每天5点下班,工作和生活“无忧无虑”,[主K]天国之上完全没有在大城市打拼的压力。

这个年轻人再想想自己,穿的是网淘的45块的毛衣,在网上买衣服还要凑“满200减30”,可能还会生出“当年不如留在县城发展”的感慨。

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,回乡后有这样的感受,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。

在县城生活越来越舒适、越来越接近大城市,很重要的一个论据,就是县城的生活越来越像大城市了。大型商业体、IMAX电影院、各种连锁餐厅、奶茶,这几年都在逐渐向中小城市发展。而且,不再是不知名的品牌,而是瑞幸、霸王茶姬这类连锁品牌。

县城和大城市的生活越来越相似,本来就是经济发展的规律。但是,从规律上讲,大型的游乐场、剧院、博物馆、医院、学术机构,这些东西只会出现在大城市。

县城越来越富裕,除了经济发展本身,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因素,那就是转移支付和地方债。

所谓转移支付,指政府无偿支付给下级政府以增加其收入和购买力的费用,目的是为了实现各个地方的公共服务水平平等。具体来说,每年地方都要向中央缴纳财政,中央又要根据各地方的财政实力,给予转移支付。一般经济越发达的省份返还的金额越少,相反,经济越落后的地方获得返还的额度越大。

把缴纳的扣除返还的,就是财政净贡献。广东净贡献最大,2019年净贡献了8307亿元。其次是上海,贡献了8202亿元。北京第三,2019年贡献了7310亿元。然后是江苏、浙江、山东、天津、福建、辽宁。其他22个省市自治区,都非常依赖中央财政的拨付,也就是说,每年都是中央给钱。

简单理解,就是“富省养穷省”。2023年,中国的转移支付规模达到10.29万亿元。从各省获得的转移支付金额来看,四川省的转移支付是最多的,2023年转移支付高达5882.53亿元。河南省第二,转移支付也达到5095.21亿元;湖南省、湖北省的转移支付,也达到4000亿以上。

这些转移支付,到了在北上广打拼的年轻人老家,就变成了公务员的工资福利、各种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从建设中获益之人的财富。

那么,财政净贡献的省份,钱从哪里来的呢?当然是在那生活工作的人所缴纳的。从这个角度,老家生活越来越接近大城市,有在大城市奋斗的年轻人的一份功劳。

另一个很重要的因素,就是地方债。中国地方债务问题是指各级地方政府通过发行债券等方式筹集资金,用于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等领域。

近年来我国地方政府债务规模大幅攀升,截至2022年,仅显性的地方债务就达到了35万亿。被称为地方政府隐性债务的城投债等,负债规模更是估算已达到了65万亿。这些钱花下去,自然能发展当地经济。一些人也能从中得到机会,获得可观的财富。

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的那些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,往往都是有学历的人。而在他们社会关系网中的那些人,在县城的学历、人脉都不会差,属于县里的能人、上层人士。这个群体更能从转移支付、地方债中得到机会。这种结构性的差异,会加大在县城过得更好的印象。

此外,这种感知,还会被具体的社交场景构建起来的氛围放大。

亲戚的年夜饭桌上,同学的聚会饭局中,在老家县城的人,有相同经历的经历,自然有相同的观念。要知道,人会合理化自己的选择:在老家的人自然会或明或暗地论证自己的选择是对的,呈现县城生活好的一面,同时贬低、负面评价在大城市的打拼、生活。

他们人数占优,联系更加紧密。对老家的人来说,远在大城市工作的年轻人,即便再是高薪,也没有任何社交上的价值,但在老家的人,可能不时帮得上忙,特别是有各种编制的人。所以,在老家的人自然相互应和,不太在乎生活在远方大城市的年轻人的感受。这就会形成一种多数派的强势氛围。返乡的年轻人或多或少会受到这种氛围的影响,产生一种“老家生活更富裕、更舒适”的印象。

但是,这种结构性偏差,终究不如数据来得真实。

据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,2022年,上海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.0%,达到79610元。北京的人均收入仅次于上海,位居第二,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7.74万元。也就是说,一线大城市,人均月收入在7000元。换到河南的地级市许昌,只有30320元。陕西安康则还要低一万元,只有21420元,折算下来,每个月只有2000-3000元。

而且,随着当下经济承压,地方政府巨额债务和财政收支问题已经严重;在转移支付方面,富省也越来越拿不出钱来。这两个因素所支撑的县城富裕氛围,将会受到较大的影响。实际上,很多地方都开始节省开支,一些公共服务的事业单位,降薪提效,也不时见诸媒体。

所以,对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而言,不必懊悔。当年选择去大城市,恐怕正是因为没有某些资源。自己的选择好不好,现在还不是下结论的时候。

本文系凤凰网评论部特约原创稿件,仅代表作者立场。

主编|萧轶

知识
上一篇:@退役战友们,新年“薪”机会,就业正当时!
下一篇:保障种粮效益 提高农民种植积极性